2)第二十章节 取舍之道(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弹就这样被中国军队毫不吝啬的砸落到预设目标之上,大炮兵主力的‘狠、准、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英帕尔城东那条南北流向的河流中到处都是溅起的水柱。火光、气浪、翻腾的烟云、四溅的破片构成了掩护之网,而在这张网下就是中国军队进攻的序幕。短短五分钟的火力急袭留给印度人的是无尽的伤痛,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车辆残骸还有横七竖八倒毙的尸体,宛如阿修罗场的惨境一样,四下里散落着的都是奇怪的冉着青烟、发出阵阵焦臭、烧成黑木焦碳一样的尸体。

  远处的坦克、装甲车涌起的洪流扫荡着河东那些据点里的守军,坦克直喵火力可以轻易的将那些所谓的边境哨所掀翻,将它们点燃成夜晚里燃烧着的废墟。

  至少在西岸的那些阿萨姆步枪隊的官兵们在庆幸,在庆幸自己还好留在了西岸,而不是在东岸,远处的大桥方向也在激战,那里中国人正在试图夺取桥梁,然后跨过这条英帕尔城的天然屏障,最终兵临英帕尔城下。现在那边至少有三个步枪营的兵力防御着,中国人要想夺取桥梁似乎并不是那样容易的事情。然而很快有人发现了情况不妙。

  “敌人,敌人~”在哨兵炸响起的惊呼,之间不远处的夜幕中,不少中国士兵正在跳下水,橡皮筏已经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整个河面。这是哪里来的敌人?印度士兵们惊愕了。

  第14集团军的第40、第41、第31步兵师同时在左右两翼展开,而第15装甲旅则是作出佯攻大桥的架势,主攻师-第41师则是首先展开渡河作战。

  第14集团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要说资历和沿革自然比不上那些战功卓著、红军团、红军连满大把的部队。可偏偏是这个第14集团军却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山地之虎,该军和号称‘丛林之狼’的第13集团军一起构成了成都军区的西南双雄。1937年8月1日,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成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并同年10月,扩编成的‘决死第1纵队’,就是第14集团军最初的前身。

  从‘抗敌决死第1纵队’到‘抗敌决死第1旅’,归属归八路军太岳纵队建制。而当时的司令员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政治委员是薄一波。

  1945年10月23日,太岳军区奉命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0、第11、第12旅。其中决死第1旅改编为第11旅。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由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新编第7团、第2军分区警卫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