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章节 取舍之道(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第4军分区独立第1团在山西灵石地区组建太岳军区第22旅。

  随后,第4纵队及第22旅便一直在晋南地区进行攻势作战,同年7月,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并跃进大别山,第4纵队及太岳军区第22旅归陈(赓)谢(富治)集团指挥。8月,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并在伏牛山麓开辟了豫西根据地。11月,第11旅第33团组建豫西第2军分区,第22旅(其第64团调归豫西第1军分区)归第4纵队建制。随后洛阳、宛西、宛东、郑州、淮海战役都可见到4纵的身影。

  而到了1949年2月14日,根据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演变成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作出了一个大调整。

  第10旅、第13旅及豫西军区3分区、6分区部队一部,在河南省郾城县黄阁村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3军;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从这里可以看得出,第13军、第14军其实师出同门。或者是同根之生更为贴切。

  1950年3月,根据军委指示精神,第14军兼云南军区所属滇西卫戍区,归第4兵团兼云南军区建制;而第13军则曲折的多。当1月,第13军抽调干部、战士近两余人、骡马千余匹,组成辎重团,调归第18军,支援进军西藏;而这个第18军就是现在的西藏军(分)区的前身,也就是说,第13军的一部事实上就是西藏军区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还没有这样简单,1950年第13军主力是在云南进行剿匪作战,同年3月,第13军兼滇南卫戌区,归第4兵团兼云南军区建制。6月,第13军警卫团调第15军,并另抽调干部、战士万余名组成补训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4年5月部队随第15军回国。而当年陈赓将军去越南带徒弟,挑出的教官也是第13军为主,第14军为辅的。

  所以关于第13军、第14军谁强谁弱也一直都是军内一个永久不衰的话题。似乎看起来第13军占优点,可偏偏是对越作战,第14军打得好看点,而且正是第14军将第13军带出的徒弟打得是满地找牙。收复老山之战,*将军可谓是威名远镇,可随后的甲乙之争中,第13集团军却是得到了甲等部队的编制,而第14集团军却只能居于乙等。

  所以从之前挥师进入越南,到现在进军印度,两军之间的争斗又开始了。第14集团军那是憋着劲儿的要比自己的老大哥打得好看。这次作战,步兵第41师打主攻、步兵第40师辅助,整军后转调过来的第31步兵师作为预备队。显然这是纯粹的部队荣誉之争。

  步兵40师的第118团2营就是大名鼎鼎的‘钢铁防线守如泰山’、第119团第2、第3营都是‘剿匪模范’;步兵41师的第122团则是由‘水上英雄第4连’、‘突破天险第6连’等英雄集体,这次作战,第14集团军也显然是刻意准备。主攻师就是攻坚能手-41师,跟进掩护的就是剿匪模范、守如磐石的40师。

  一上场,步兵41师就给印度人以颜色,全师以122团为主攻团,呈梯次展开,直扑向河对岸。主攻团122团利用炮火的掩护,长驱直入,直趋英帕尔城东方向。随即全团泛水下河,准备强行渡河作战,然后建立桥头堡,不管第15装甲旅是否能够夺取大桥,步兵40师反正是一心要打开一个突破口,然后全面撕开印度人的防线。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