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流金岁月_全球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年)神降,直到他与曹操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出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500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