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节 建业琐事(一)_全球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府的任务,如果发现政府官员闲到没事做,则由他们提出,来年削减该部门的人手,甚至废除或者合并该部门!

  靠政府部门自己削减自己的人手,那只会越减越多,只有独立的机构提出,才能做到精兵简政。

  造成的后果是,官员的定额处于适量从紧的地步。南北统一,整个地盘增加了一倍,北方设置的州郡县又多,按南方的标准,原任的官员很多都是不及格的,因为他们只会做官,不会引导百姓搞江南的“经济”。所以,南方抽调了不少地方官员北上任职,造成北方照样不够官员,南方官员为之一空,哪边当官的人都不足够!

  不得不在开过科举的第二年,再开恩科取士,填补官员的空缺。

  更深的含意:是一次大换血,换上北方积极向组织靠拢的人当官。

  此议早有决断,青武二年,南北内战一结束,建业的书籍马上运到北方各地,免费送给各地的读书人,通知他们要好好学习,明年大考。

  大元科举制度如下:

  任何一个有户口的男性子民,只要年满二十岁,均可报名参加考试。(特批大学生在最后一年大学期间可以报考,大学生占了很大优势,因为他们一直在学校读书,但是,朝廷不限定必须有大学文凭才能报考!)

  一、简单的体检,找出身体健康的人来当官,当官起码要象个样子嘛。

  二、笔试和体测,共三个方面

  一类是儒家的四书五经,经史政论,这是学通做人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道理都不懂了,那么难以想象他当官会是个什么样!

  对于儒家文化,李亦奇是选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做人的道理,是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朝代都要用到的!试问:谁敢公开叫人不孝,让人不忠?

  人无信不立,收人钱财,就要替人写书,写了半截,下边却没了,甚至不屑于发一声说明,这个做人的道理,或许某些人就是因为没学过“信用”两个字,一看到儒家的的东西就反感,反其道而行之……

  儒说中存在的一些不合适的,李亦奇作了改正,使其跟上形势,跟上社会的发展。

  他立于做,重于改良,绝对不会痛骂祖宗,把儒家文化踩到底。

  对于祖宗和传统,李亦奇是抱着尊重的态度,没有祖宗也就没有你!没有中国那种向往统一的文化氛围,也就没有中国!连你都没有了,你还想批判哪个?

  斯人已去,斯言已逝,死者为大,那些丧心病狂往祖宗头上疯狂地泼粪拉尿美其名为“批判”的人,这类数典忘宗之辈,其心可诛!

  过去的就过去了,关键在今朝,把握今朝,不要怪自己的祖宗没有留下丰厚的钱财给你。

  历史上长久存在的学说和文化,(在当时)就是合理!

  打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