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节 宿怨之始(五)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准备阻击第33军直属装甲旅。两旅主力则从右翼秘密前行,直趋大吉岭、葛伦堡一线。”

  好大的手笔,纳兰这是要在大吉岭以北一线全歼印度东部军区的主力。

  总部设立在加尔各答的东部军区司令部下辖的部队似乎都是云集在西里古里及其以东地区,全部作战部队是以以七个山地师、一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旅的兵力,作为整个支撑力量。其中下辖有第23步兵师、第57山地师的第3军主要面对着西孟加拉湾方向;而总部设立在提斯浦尔的第4军则是以驻守在丁然的第2山地师、驻防邦迪拉的第5山地师、控制在兰契的第21山地师作为前置部署;第33军则是在大吉岭、西里古里、卡普赖尔,应对锡金方向,以第17山地师部署在甘托克、第20山地师部署在杰尔拜古里、第27山地师则是葛伦堡,作为中线的部署部队,此外第33军还有一个军直属炮兵旅可以作为支持。

  但现在,司令部设立在提斯浦尔第4军已经是损失惨重,下属的驻守在丁然的第2山地师、防御在邦迪拉的第5山地师、控制在兰契的第21山地师,因为之前的山南之战,而被中国军队击溃了至少五个旅的兵力,以至于虽然全军建制并没有被消灭,但收拢下来的溃兵全然啊是惊弓之鸟样,别说是打仗了,就是整顿好自己的部队士气都成问题。

  而以第33军为主体的锡金内印度驻军其实是整个西里古里以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集团,第27山地师是从克什米尔调回防守锡金一线的的,第17山地师控制在锡金中部甘托克周围的部队则是,处于在南部杰尔拜古里的则是第20山地师。

  除了第33军之外,印军还将大量装甲部队集结在甘托克周围至阿萨姆走廊之间,第21军-第54平原整理师、第1军-第33装甲师、第33军直属装甲旅,可谓兵力十分雄厚。

  如果按照常规作战方式,即一线平推的话,且不说部队将会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就便是时间也不容许,既然敌人是重兵集团,猬集一团,不好下手的话,那么积极调动敌人,各个击破便是最佳的作战方式,歼敌于机动中,力求打击溃战、打歼灭战。

  既然印度陆军第33军的防御地主要是西里古里及其以北地区,即在甘托克城内置有第17山地师,但在整个大吉岭、西里古里、卡普赖尔一线,却是整个第33军的防御重点,第20山地师在杰尔拜古里、第27山地师在葛伦堡、第1军的第33装甲师、第21军-第54平原整理师、第33军直属装甲旅处于机动,那么便形成了个前轻后重的态势。而这种前轻后重的态势又给调动敌人带来了便利。

  以部分兵力形成围点之势,即以甘托克城内的第17山地师为佯攻目标,而集中山南集群的主力打击来源的敌军,继而在重创敌首批增援之后,发起追击作战,并展开迂回包抄,强调的是让敌人无法获得喘息的机会,同时利用印度陆军部队士气较差的弱点,追击部队展开在敌之溃兵之后,形成‘踩脚根’的架势。

  这样一来,就便是第27山地师和第33军直属装甲旅是多么的士气高昂、装备优良,但只要被溃逃下去的第33装甲师的败兵一冲,也完蛋了。

  军事学中对于‘战败’和‘溃败’从来都是两种定义。战败不可怕,起码撤退、掩护都还依然不乱,也就是所谓的虽败而不紊;但溃败就不同了,任何一支战斗力极强、士气极高的部队只要遭到溃兵一冲,那也就完蛋了。譬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肥水之战’,与其说苻坚的百万大军是被东晋击败的,倒不如说是被自己前锋部队的盲目后退而引起的溃退打败的。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