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节 舰队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两套在使用。也就是印度海军那两艘能够起降‘海王MK42’直升机的仿‘利安德’级舰的后两艘F41、F42号。

  E系统之所以被淘汰,主要是因为安全性差、系统过重,加上耗时太长,降落一架直升机的过程居然需要10分钟。所以很快新型的RAST助降系统‘熊陷’便取代了其。

  RAST助降系统在战舰的甲板上是不需要圆形区蜂窝的,因为其用的是方格盒状的快速固定器,而且张力钢索则是储存在舰上的。当直升机临空时,先放下的是导索,供甲板人员系紧张力钢索,随后飞行员回收钢索并固定在机腹下的探针上,并配合舰上收紧钢索的动作,将直升机降下,使探针落进快速固定器并被迅速夹住。甲板人员随后在机尾布置钢索,利用绞机调整机身进入机库的方向。最后由固定器沿滑轨将直升机牵引入库。

  中国海军自1987年12月24日首次舰载直升机着舰以来,便一直是是采用的法国的‘鱼叉’系统。所谓的‘鱼叉’便是抓锁器,其工作原理是抓锁器插入蜂窝形圆孔后,先靠直升机本身动力,先将机头转到进机库的方向,而后甲板人员挂上拖拉器,然后直升机完成落舰停机。至于舰尾机坪上通向机库的轨道,就是拖拉器的滑轨。

  考虑到‘鱼叉’系统的缺点,在‘中华神盾Ⅲ’型*驱逐舰上,所安装的便是国内自行研制的全自动助降系统,这种与加拿大ASIST全自动助降系统相类似的助降系统,虽然不像ASIST那样大名鼎鼎,在土耳其海军PERRY、MEKO200上的S-70-B2Seahawk、马来西亚海军的MEKO100上都有使用,但却也是中国海军自己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全自动助降系统了。

  随着引擎的关闭,打开的舱门处,机动集群司令员-蔡兴宇上将在南方舰队司令员-吴新量中将的陪同下,从这架‘直-16’上而下。荆州号*驱逐舰的沈存之中校连忙迎了上来。

  而甲板上的快速固定器则在原地将机身调整至进库方向之后,沿滑轨将直升机牵引入库。

  “司令员进入CIC。”执勤官的口令并没有使得光线黯淡的战情中心内那一张张被闪动着的荧光所镀映上惨淡之色的面庞却没有一个回转过来,依然各自注视着自己所负责的显控台。

  “我舰负责的是左侧翼反潜警戒任务,战情中心必须和反潜中心保持不间断联络。”沈存之中校解释说到。蔡兴宇上将与南方舰队司令员-吴新量中将相视而笑,示意理解。

  “这样吧,安排下,蔡司令员在这里临时召开个视频作战会议。”吴新量中将挥了挥手说道。

  -吱-伴随着轮胎摩擦甲板的刺耳尖叫声中,一架‘歼-16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