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四章节 叛乱(四)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那是自己的同伴。自从1699年,戈宾德-辛格制定了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为正义而进行圣战的五条“卡尔萨戒律”称为“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以来,这“5K”便是成了锡克教徒们遵守的定义,虽然看起来“5K”是很简单的小事,但这五件事在锡克教中具有特殊含义。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所以,一般来说,锡克教男子基本都是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几乎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而“5K”中最强调的就是锡克教的教徒之间的兄弟团结。

  在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教里没有乞丐。这并不仅仅因为锡克人从心底里鄙视乞丐,认为那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丐行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早应该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而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无论是否与这家人相识,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眼看着他们沦为乞丐。锡克人认为主动把钱送给“自己人”不算施舍,而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们的宗教圣地、位于阿姆利则城中的金庙,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生活贫困的锡克人在享受寺里免费提供的素食,而这也并不仅仅金庙会施舍教徒,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所以锡克寺往往就是该教的慈善中心,而锡克教徒之间彼此也是互相友爱、紧密团结的。

  此时,那些锡克教军官们又怎么会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们去送死呢?所以,面对莫汉少校的冷漠,那些锡克军官们纷纷表示了不满,甚至表示,如果没有炮火和装甲部队的支持,他们将不会再向中国人的阵地发起进攻,因为那样是送死。

  对于这些锡克教军官们的抗命,莫汉少校很是恼火,站在那里,举着望远镜的莫汉少校用一种冷漠来对待那些锡克教徒,他甚至不想和那些头裹着头巾的锡克教徒们说些什么,他只想他们服从命令,去突破中国人最后的防御线。直到这个时候,少校还在认为,现在中国人所做的抵抗其实不过是最后的负隅顽抗而已,站得笔直,举着望远镜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