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0章 亲自验证一下_美利坚名利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感觉那照片的尺码大了呢?看来我得亲自验证一下……”

  “喔……”

  柏冰的惊呼刚出声,就已经被陈威廉封上了嘴唇,然后拉着她,两人倒在了床上……

  ……

  第二天的时候,陈威廉就带着柏冰一起,乘飞机抵达了深市,他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个人,ATL公司的曾俞群。

  在1999年,一家名为新能源科技(AmperexTechnologyLimited,简称ATL)的公司创力了,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在HK,首家工厂则设在莞城。

  这家公司的目标,就是生产电池,不过有意思的是,三位创始人,都没有在意电池行业的任何经验,这其中,就包括曾俞群。

  当时的电池市场基本由日本和南朝鲜的巨头把控,而ATL则把切入点,放在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制造上面。

  考虑到不同的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池的规格有千差万别的要求,没有固定形态的软包电池可以差异化定制,因此经过讨论之后,曾俞群拿着ATL公司的700万元启动资金,跑到美利坚贝尔实验室,购买了聚合物锂电池的技术专利,准备制造聚合物软包锂电池。

  本来他们以为买了专利之后,就可以顺利制造出电池来赚钱,结果却发现被贝尔实验室给坑了——他们得到的电池专利的确是真的,但出售专利的贝尔实验室隐瞒了它的缺陷,这种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内部材料分解释放气体而膨胀,导致电池存在爆炸风险。

  这让ATL公司的团队非常的郁闷,他们花了700万买来的电池专利,造出来的电池根本没法使用。

  曾俞群气的立马跑到美利坚对质,没想对方却推卸责任,他们声称:

  “20多家企业都买了这个专利,可惜他们都没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也没办法。”

  因为购买这项授权,已经消耗掉了当时ATL公司的大多数资金,没有办法之下,曾俞群带着ATL众人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开始研究从贝尔实验室带回来的各种资料,尝试做出新的配方来解决电池膨胀的问题。

  最终他们从100多页电解液手册中发现,这种聚合物锂电池最被业内诟病的地方是沸点很低,85℃就到上限了,而在购买自贝尔实验室的配方中,有些物质的沸点能到93℃。

  因此曾俞群想到,电池膨胀问题可能就来自那高沸点的物质,于是他带人在实验室里呆了两周,重新弄了几十个配方,一个一个排除高沸点的化学物质。

  最终在拿到贝尔实验室授权的机构中,曾俞群所在的ATL公司是当时唯一解决了电池鼓胀的团队。

  凭借攻克贝尔实验室技术的缺陷的成绩,ATL公司成功的杀入了电池市场,甚至在2003年的时候,苹果也找到了ATL公司,要求他们为iPod开发一个既能装进iPod中,又要有高容量,还要保证安全的电池。

  凭借之前的技术积累,ALT公司成功的拿下了苹果公司高达1800万个iPod电池的订单,成功打入了苹果供应链。

  这下子,ALT公司在营收上可以说是一飞冲天,并依靠苹果供应商的身份从其他领域大肆揽收订单。

  这也是ATL公司最辉煌的时刻,从此ATL公司顺风顺水,从行业黑马一路驰骋为龙头企业。

  期间,其市场版图不断扩张,成为世界一线品牌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电子移动设备的必备电源。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