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转移风险_美利坚名利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带着些幸灾乐祸:

  “他们主要针对的就是德国市场,那帮德国佬太重视规则,所以根本没有意识到CDO债券里面的那些猫腻,只看到是3A评级的债券,就放心购买,都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包装过的3B债券。所以德国佬购买了大部分流向欧洲市场的CDO债券。”

  “那些评级机构这次做的有些过火了,穆迪和标准普尔几乎就是扮演着负责盖章的角色。”陈威廉无语的说道。

  “他们不是一直这么干的嘛。”约翰·保尔森耸了耸肩说道:“所以我把他们放进了2号基金做空的名单之中。”

  现在的情况越来越有意思起来,不断的有人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到来之后,随着房价开始下跌,那些房产投资者发现自己需要偿还的贷款,已经高达房价的倍甚至更高,从而选择断供。

  满街上都是房地产公司的推销人员以及传单广告,有的地产公司甚至开始了买房送装修,送家电……

  这些现象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房产市场的危险,重新审视那些建立在次级贷款上的CDO债券,质疑声越来越多。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CDO债券的价格丝毫没有出现大幅的下跌,高盛、大摩、德意志银行、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花旗……这一个个站在金融食物链顶端的机构,还在大肆的鼓吹着那些CDO债券的价值,在债券复杂的设计之下,其他的机构和投资者依然选择相信他们,相信这个庞大的债券市场不可能崩溃。

  于是高盛他们,成功的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将手中大量的垃圾债券,卖给了那些对其中的危险一无所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甚至包括了来自亚洲、欧洲、中东的银行和机构。

  约翰·保尔森笑着跟陈威廉说着,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DO债券大会上,自己身边的来自日本、南朝鲜的银行投资部门的负责人,高谈阔论着那些针对CDO债券投资的收益前景,丝毫意识不到,击鼓传花已经到达了他们手中。

  华国有个词——层层加码,现在就是这种情况,那些设计出这些CDO债券的金融产品设计师,将产品交给了公司的销售人员,然后他们将风险减半,推荐给那些大机构。

  大机构继续将风险减半,推销给小的投资机构,最后宣传到投资者那里,着已经成为一种风险极低,收益巨大的3A级别的优质债券。

  毕竟,你真的觉得繁荣的美利坚债券市场会崩溃?有这种念头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是不是?

  ……

  “卡普兰先生,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有关美利坚房地产市场的那些担心呢?”

  陈威廉再次来到了《纽约观察家报》的报社之中,在他的办公室里,他跟报社的主编卡普兰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