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紫宸谁定平戎策(下)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队悄悄绕过拔汗那国,在千泉雪山西麓活动。战后经王都护派斥候侦查,得知石国此举是遵大食叛军首领阿拔斯之命,妄图接应突骑施部突围。昭武九姓之国,重利轻义,多见风使陀之徒。突骑施衰落之后,大食日强,兵锋已过乌浒河,逼近药杀水,石国明尊强唐、阴奉大食已非一日。石国乃九姓马首,诸国多唯唯诺诺而已。现石国异心,河中之地除拔汗那国外,多生轻唐之心。征讨突骑施虽已初振大唐雄风,然素叶河谷距离石、康、米等国尚远,诸国仍多不思悔改之辈。唯有兵临石国城下,方可震动昭武之地。且石国距离大食叛军之根基呼罗珊不远,若昭武诸国彻底为我所用,则大食黑衣叛军必如芒在背,东西难顾。如此大食国之内争或可延拓下去,更利于吾经营河中之地。”陈.希烈边听边轻瞥圣人,发现圣人端坐于御座之上,听得十分仔细,不时蹙眉思考。

  “阿史那卿,若黑衣叛军舍内争而全力东侵则当如何?是否会引起河中震动呢?”圣人提出了质疑。

  陈.希烈若有所思,圣人敏锐的思维让他感觉殿内的空气都要凝结住了。趁圣人的威压全部倾注在阿史那旸之际,陈.希烈飞快扫了一眼殿内诸人,但见李林甫风淡云轻、高力士巍然不动、太子李亨双眉凝结。

  “启禀陛下,若黑衣叛军胆敢东进,北庭上下将严阵以待,毙敌于乌浒河之西!不许敌寇染指我河中之地!”阿史那旸慨然答道。

  陈.希烈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心中大为疑惑。这阿史那旸看起来是个挺头脑挺明白的人,前面的奏对都条理分明,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糊涂的话。

  阿史那旸出身高贵、为官多年,难道不知道“诺不轻许”这四个字吗?北庭都护府统共不过两万兵马,若出兵石国,极限之力为一万五千;加上附属的葛逻禄、沙陀、黠戛斯之兵,不过再添两万散骑;如果能利诱回纥,或可多增两、三万骑兵。满打满算,北庭全面动员、倾巢而出,可战之兵不过六万左右。这也是北庭都护府的后勤可以支撑的最大兵力了。

  而大食经营呼罗珊之地已近百年,兵多将广,且在吐火罗地区附庸甚多。陈.希烈依稀记得兵部职方司曾有密报说,大食在呼罗珊附近,可轻易调动二十万到三十万的兵力。就算大唐兵备精良,但敌我如此悬殊,为将者必须慎之又慎啊,岂能在圣人面前轻易承诺!

  “阿史那卿勇气可嘉。”圣人淡淡说了句,目光却依然灼视着阿史那旸平静的双眼,不曾移开。

  陈.希烈从圣人语气中听出了十分明显的失望之意。但让他诧异的是,阿史那旸依然静若深水,李林甫也老僧入定一般,高力士则是巍然不动,唯有太子云里雾里的。

  陈.希烈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