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七章:血染华州天地崩(一)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质彬彬的葛逻禄小叶护隔三差五便来华州大营殷勤进见盛王,转呈来自拓枝城的书信、礼物,史朝义很快便和谋剌思翰混熟……

  日之夕矣,鼓角声声。

  确认这支由武关守军押送的粮队并无不妥后,史朝义将望远镜挂回腰间,轻按横刀、远眺夕阳。望楼下,五百名被甲执兵的平卢牙兵严阵以待,将元帅行营护翼得密不透风。

  盛王曾在赴骊山祈雨时遇刺,故圣人对其安危极其重视,先是敕封殿中侍御史罗希奭转任华州太守,后又从兵力捉襟见肘的长安生生挤出两千飞龙禁军进驻华州大营。为确保万无一失,连供应华州驻军的粮仓、武库都紧邻行营。

  飞龙禁军旅帅陈达卷入过刺杀盛王一案,圣人担心重蹈旧辙,遂许李琦自行从飞龙军中挑选士卒。史朝义秉承盛王嘱咐,将北庭、河东、范阳出身的兵将悉数排除,所选之人不是来自平卢、安西,就是陇右、河中。

  饶是如此,心有余悸的李琦仍旧畏惧刺客偷袭,遂命史朝义出任行营兵马使,统领平卢牙兵守卫行营。行营内,更有数十王府家将寸步不离盛王,贴身护卫。

  元帅行营南一街之隔乃枢密使、天下兵马副元帅高仙芝的驻地,由安西别将卫伯玉领兵把守。东都失守后,高仙芝尚坦然自若,常出入行营与盛王商议军机;官职被褫夺一空的封常清则甚少露面,唯隐退幕后出谋划策。

  中书舍人兼行营判官李仁之对高、封二人甚是不满,屡次在大庭广众抱怨高仙芝识人不明,竟举荐眼瞎腿瘸、秀而不实的封常清坐镇洛阳,导致兵败如山倒,险些连累盛王殿下。更令李仁之愤慨的是,当他上表弹劾洛阳之战的罪魁祸首时,高仙芝、封常清竟出面替王霨澄清,是可忍孰不可忍。

  行营掌书记高云舟为此怒不可遏,若非史朝义出手劝阻,两人差点动刀厮杀。

  高云舟被高仙芝训斥一顿后,才不得不捏着鼻子向李仁之赔礼道歉。后为避免再与李仁之发生冲突,高仙芝经盛王准许,派高云舟常驻潼关,在于阗国王尉迟胜帐下担任判官。

  在史朝义看来,趾高气昂的李仁之才是真正的银样镴枪头。他身为行营判官,既不知山川地理,也不懂行军布阵,每日除了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别无所长。若非李府管家李庄帮其料理军政事务,华州大营不知将乱成什么模样。

  且李仁之性甚骄横,素来目中无人。监军鱼朝恩随安西勤王军入京,欲走李仁之的门路投靠盛王,故带了点河中、安西的土仪登门拜访。或是礼物太轻,难得李仁之青睐;或是鱼朝恩兔头獐脑,不入其法眼。总之鱼朝恩不仅没有见到盛王,反遭一番讥讽,只得怀恨离去。

  对于高、封二人,史朝义则既敬又畏,绝不敢轻视。当年在营州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