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家风范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他只比胡拾大三岁,算是亦师亦友。

  1920年,商务印书馆想邀请胡拾担任编译所的所长。

  胡拾不愿意辞掉北大的教授职务,便婉言谢绝了,并推荐了王云伍到商务印书馆任职。

  王云伍此人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英文,在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他还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和编出《王云伍大词典》等书,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声名。

  作为竞争对手,林子轩对商务印书馆的高层了解的很详细,王云伍属于老派人物。或者说是保守派,和文学研究会的沈燕冰等人有很大的矛盾。

  但不可否认,此人很有才能,这是作为对手的客观评价。

  王云伍和林子轩不谈人情关系。而是谈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话题,这算是投其所好。

  中国文化界的人都知道,林子轩和那些有进步倾向的新文学作家不同,他不赞成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主张批判的继承。

  王云伍认为在英国办书展是件大事,关系到中国出版行业在国外的形象。

  仅仅是万象书局太过单薄。应该由整个上海的出版行业共同来操办,才能取得成效。

  不得不说,王云伍说的有道理,反正都是宣传中国文化,林子轩不能拦着其他出版社。

  如果上海的各大书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那么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或许会在西方社会引发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当然,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在国内,他们是竞争对手,在外国,他们都是中国的出版行业,合作才能共赢。

  有了这种共识,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

  王云伍回到商务印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的高层说起这件事颇为感慨,他以为林子轩会多方刁难,甚至是直接拒绝,没想到就这么谈成了。

  “这才是大家风范。”他如此说道。

  最近上海滩流传着一件趣事,不少人称呼林子轩为“林孟尝”,这大抵是从北方来到上海的文人对林子轩的戏称,上海本地的文人则没什么感觉。

  也有人说林子轩有大家风范或者名士风范。

  王云伍说这句话指的是林子轩的胸怀气度,林子轩做事向来是对事不对人。

  有了林子轩的应许,上海略有规模的出版社都有了参与进来的意思。

  即便不能和商务印书馆相比,自己出版社的书籍能够到国外走上一遭也好,兴许就能碰到了识货的西方人,从此在国际上扬名。

  还有些人是奔着和欧洲各大出版社合作去的。

  于是,上海的出版行业忙碌起来,纷纷要求组队杀向欧洲市场。

  林子轩觉得这是好事,到国外见识一下,顺便参观和访问欧洲各国的出版社,能够提高中国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准。

  反正不是他出路费,这些人愿意跟着就跟着吧。

  只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上海出版行业这么多人申请前往英国,英国在上海的大使馆自然知道了这件事。

  五卅惨案之后,在上海,英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闹得很僵,他们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缓和彼此关系的好机会。

  这算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年中国在伦敦举办书展,明年英国在上海举办书展,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了解,是两国文化界的盛事。

  林子轩本来只是参加一场笔会,顺便宣传中国文化,如今却升级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