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载的文化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防护,很不安全。

  若是在原本的元旦,上海租界内会有各种庆祝活动,西方人还会举行新年酒会和音乐会,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交际时间。

  可现在人心惶惶,电影院都很少开门,更别提其他娱乐了。

  几人聊了几句外边的时局,希望这场战争尽快过去。只是事与愿违,战争仍旧在持续。

  在租界内的市民都躲在家里的情况下,报纸成为了解外界的重要途径。

  不光是新闻时事类的报刊,也包括各类消遣娱乐性的报纸。反正呆在家里也没事做。

  其中以《新闻报》的《快活林》和《通俗小说日报》最为畅销。

  因为《快活林》刊载着林子轩的《京华烟云》,《通俗小说日报》连载着张痕水的《春明外史》,这两部小说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

  这两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格局很大,涉及面非常广,描写了整个时代的风貌。

  《春明外史》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歌妓梨云、女诗人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贯穿线索。

  故事背景宏阔。叙事从容、豪门、妓馆、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上到总统、总理、下到歌妓、戏子,穷尽名色人等。

  可以说是一幅这个时代的北平风俗图。

  林子轩的《京华烟云》比张痕水的《春明外史》不遑多让,或者说更胜一筹。

  《京华烟云》写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历史,写了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极为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有历史的深度,有社会的广度,还有道家的思想融入其中。

  《京华烟云》在思想性上比《春明外史》要深刻一些。

  随着故事的展开,那些以前想看林子轩笑话的人闭上了嘴。

  他们意识到这部《京华烟云》和一般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截然不同,可能会成为反映一个时代的杰作,如果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准,必将文坛留名,成为经典。

  这两部小说火到什么程度?

  报贩子就在书局的门口排队等着报纸刊印出来,不少读者为了先睹为快,也到报馆门口等候,报纸一出来,立刻被哄抢一空。

  唯一让上海读者不满的是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发生在北平的故事,他们看着虽然过瘾,却总有点小小的遗憾。

  张痕水先生是安徽人,生活在北平,写《春明外史》情有可原,可林子轩是地道的上海人,应该写上海的故事嘛。

  不少读者写信让林子轩以上海为背景写一部鸿篇巨制来,为上海人争光。

  这就有点瞎起哄的意味了。

  上海文坛不乏写上海的作家,只是若论起历史底蕴来,上海不如北平古朴。

  写上海的小说总是带着些商业气息和时尚元素,而写北平的小说就会染上政治氛围和市井习气,这是两部城市承载的不同文化,各有特色。

  如果林子轩要写有关上海的小说,张爱灵的小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只是张爱灵的小说是以女性的视角看待上海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男男女女,林子轩写来难免有些怪异。

  就好像女频的写手混入男频的队伍一样,让读者一看就感觉这不像是男人的文笔。

  所以,林子轩并不打算祸害张爱灵,不过未来可以培养一下这位天才女作家。(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