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_民国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自己相熟的朋友,这些人和他类似,在上海混的并不如意。

  三天之后,林子轩看到了报社的班底。

  这是一个标准的小作坊式报社,在上海这种报社并不少见,几个人凑一块就能弄出一份报纸来,文稿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就算这样,投身报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平禁亚对此颇为满意,斗志昂扬,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编,除了老板外,就数他最大。

  万事开头难。

  林子轩没有露出失望的神情,反而鼓励了几句,请众人吃了顿饭,把两千银元的启动资金交给了平禁亚,让他租房子开业。

  开业当天,林子轩并没有露面,他更愿意作为幕后老板。

  平禁亚利用自己的人脉拉拢了一批文人,庆贺了一番。

  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出人头地了。

  1921年4月2日,自由谈把寻秦记腰斩,连载不到两个月。

  周瘦绢在报纸上特别做出了说明,寻秦记的作者黄毅不愿意在自由谈上连载了,后续故事将在其他报刊连载。

  这是周瘦绢和林子轩商量后的结果,给彼此一个体面的台阶。

  一时间,上海文坛高声欢呼。

  这是他们的胜利,终于把寻秦记赶出申报了,以后只能在一些小报上出现。

  这牵扯到一个影响力的问题,发行量代表着读者数量,在申报和其他不入流的小报上刊载造成的影响截然不同。

  那些普通读者郁闷了,他们刚看到项少龙和吕不韦针锋相对,下面竟然没有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好在没有让读者等太久,两天后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就发行了。

  这是林子轩提出的快速衔接。

  在这个报业发达的时代,每天报纸上刊载有无数的小说,想要找到替代品很容易,读者不一定就非要看寻秦记,一旦时间过的太久,就会流失大量的读者。

  读者大多都是健忘的,连载小说最大的弱点就是断更。

  何况新换了一份报刊,读者会不会买账也不一定。

  因为多买一份报纸就意味着多一份花销,他们可能宁愿买申报这样的综合性大报,也不愿买一份只提供小说的小报。

  所以为了抓住读者,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成了寻秦记的专版。

  不仅提供了新的连载内容,还把以前在自由谈上刊载的内容也发布出来,这相当于出版了一册书,而且价格相当低廉。

  为了打响通俗小说周报的名号,林子轩只好赔本赚吆喝。

  这么做的效果不错,有些读者没有看过前面的故事,有些读者可能有所遗漏,现在只要买一份通俗小说周报就能把寻秦记全部补齐了,物超所值。

  打着寻秦记的旗号,通俗小说周报的销量不错,超过了五千份。

  这还是沾了申报的光,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寻秦记的读者群。

  此时平禁亚早已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就是寻秦记的作者,心中忐忑不安。

  他决定再也不用“网蛛生”这个笔名了,还要把这件事烂在心里,绝不能让林子轩知道自己曾经炮轰过寻秦记。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