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再出发(一)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伯颜大帅当然没办法模仿。

  气愤之后,伯颜一度将这个抛诸脑后。直到这次全民人口登记,伯颜就发现文字的必须性与困难性。不靠文字登记就是个闹剧。然而用了文字,到底用什么文字呢?意大利半岛上是意大利语,伯颜的手下有些讲蒙古话,有些讲阿拉伯语,还有些讲希腊语。甚至有人讲希伯来语。

  长久的精神折磨之后,伯颜不得不从赵嘉仁的智慧中找出路。苦思冥想之后,西罗马皇帝豁然开朗了。拉丁语没办法跟上形势的原因在于它晦涩,在于它古老。那些古老的用词已经没办法跟上形势,没办法描述那些新东西。自然就被时代抛弃了。

  如果模仿大宋那样,不是创造新词,而是把旧词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解决问题。在拉丁语中很多词本来就是描述单个对象,有自己的独立意思。

  伯颜陛下并不懂‘中国式英语’,但他召集起西罗马帝国拉丁语专家,要他们依照这个思路编撰全新的现代拉丁语字典,作为西罗马帝国通用拉丁语的基石。学究们并不知道自己就要成为‘give,you,some,color,to,see’的秩序遵守者,有些老学究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亵渎神圣文化。越是年轻的拉丁语专家就越能理解伯颜陛下的看法,并且从中看到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

  和文化人说话比较累,伯颜正觉得自己的耐性被快速消耗,就有侍从前来寻找他。皇帝陛下顺势到了旁边的书房,拿过厚厚的一个小包裹。打开来,里面都是信。每一封信都没有署名,只有一个记号。这些记号代表着伯颜以前在蒙古朝廷中的朋友。除了伯颜自己留在蒙古大汗领地的情报网,这些朋友同样提供许多情报。作为回报,这些人的生活都得到了伯颜的资助。或者这些朋友的家族成员跟随着伯颜一起建立了西罗马帝国。

  蒙古帝国的特别决定对伯颜并无意义,以他对蒙古人的了解,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大概已经走了极限。除非蒙古帝国出现一些不世出的奇才,譬如伯颜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改变蒙古帝国的命运。否则伯颜永远不用担心蒙古帝国的触手会伸到西罗马帝国。由大宋控制的东地中海就是蒙古帝国的天堑鸿沟。

  翻看了几封信,伯颜的手停住了。一位內侍大臣写了个有趣的消息,钦察汗王向蒙古大汗铁穆尔状告元国入侵钦察汗国。看得出,钦察汗国动用了他们在朝里的所有势力,以至于蒙古大汗铁穆尔不得不装模作样的派遣了大臣到钦察汗国观看。结果在伏尔加河流域遇到了元国骑兵。这里位于钦察汗国境内非常深入的地方,钦察汗国的状告被证明没错。

  消息传到元国王庭,忽里台大会常驻巴格达的王爷代表们纷纷谴责元国国主郝仁。而朝中大臣以持平的态度提出建议,召郝仁到巴格达作出解释。

  放下手里的信,伯颜有些讶异。郝仁曾经非常执着于脱离蒙古的控制,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在这做法让人没办法理解郝仁的态度。郝仁是伯颜的亲家,是伯颜的盟友,伯颜觉得自己不能视若无睹。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