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_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还用说?那根本就比不上奶奶他们,她上辈子就没经历过复杂的人情世故,刚到这个世界头几年的时候,每次去拜年前都得找奶奶和妈妈确定称呼,直到现在她还不能把亲戚关系记全了。

  论经商能力呢,二叔肯定是一骑绝尘了,她上辈子连理财都小心谨慎,不敢冒太多风险。

  论艺术天赋,爸爸那随手一画就是图样,轻易能刻出栩栩如生木雕的天赋她是没继承到,就连父亲的吃苦耐劳、力大如牛、不怒自威目前来看她也没有学会。

  就连家里看似和她一样普通的小叔,那也有自己的精明,下能养猪上能写论文,还生着张讨喜的脸。

  所以这么一想……她好像只有两辈子的记忆和考试的能力了。

  宁知星想完这些,便整合起了宁知中给出的信息,宁知中把信息的来源都一并和宁知星说了。

  他这些可都是从学校老师的亲戚或是少数几个县城学生那问来的,其中还有两个是常去校长办公室帮忙打扫以减免学费的学生,他们听到了王校长和叶副校吵架。

  宁知中问来的消息有些七零八碎,可剥离也许存在的夸大部分基本都很可靠,她稍微把这些信息组装整理,便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简单来说,这事情可以被概括为东城小学危机。

  按照县城的适龄学童配比,县城是需要这么两所小学的,可问题现实是,这年代对于教育的重视一般,尤其是在县城管辖的周边区域,所以实际上到了年纪要上学的孩子比想象要少,还大多集中在西城小学周边的工厂和民居。

  除了这个之外,更严峻的是恶性循环情况的发生。

  东城小学的生源“不好”,学生家长和学生都未必重视学习,再加上农村孩子平日里固定的农忙假、家里缺人手时回家帮忙、经济不充裕时不愿继续学习等原因,这里的学生很难认真读书,或是难有读书的氛围,每年学校毕业生们交出的成绩都很一般。

  这样的例子很多,宁知星的二叔其实就是其中一个,当年他自觉回家帮忙比读书重要,哪怕能考也不往上考了。

  而这成绩一般,又加剧了家长们对于读书的怀疑,反正读不读也没有太大差别,认识字就行。

  学生们的情况,也影响到老师和拨款,县里给两所小学的拨款和人员配备自然地产生了差别,甚至原先东城小学的老师都往西城小学那跳。

  现在东城小学的师资配备其实是不齐全的,每个老师都身兼数职,据说今年招生原本都差点取消,是王校长去和人拍桌子吵架才争取到的。

  所以今天叶副校欲言又止的那句好好读书就很好解释了。

  如果学校里能出两个天才小孩又确实成绩很好的话,起码在短期内能对学校有一定的帮助,至于长期嘛……自然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