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八章 文明博物馆_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一南从每台农机面前走过,随意摆弄着上面的设备,却永远无法掩盖住心底的失落。

  哪怕是那些花费高价买来,还只是概念的无人化机械。

  与系统给予的设计图相比,也完全都是垃圾!

  虽说还有许多农机订单正在运过来的路上,但也仅此而已了。

  如今,这些农机放在简单的棚子中。

  除了这些现代化的设备之外,还有村子中那些相对古老的农具。

  有些甚至都明清两朝传承下来的。

  没有腐烂已经是奇迹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建造用的木料相当的好,才能保存到现在。

  除此之外,江南农业大学也组建了专业的攻关团队,把古代大部分农具,全部复刻下来,甚至标注了作用。

  只不过,当给予林一南查看的时候,却让林一南看到几处疏漏。

  “农具只是农业文明的一方面,其实在先秦时期,双牛抬犁的耕种方式虽然先进,但却并非是最重要的。”

  “更重要的,反而是水利工厂,当秦国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后,巴蜀水患再也不复存在,便有了巴蜀熟,天下足的说法。”

  “同时,秦国还修建了最伟大的工程郑国渠,将淤泥滩变成了千里沃土,富裕的粮食让他们有了一统天下的本钱。”

  林一南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是展现了良好的知识素养。

  却引来了许多老教授的崇拜。

  “小林教授说的好啊,你要不说,我们都会把这些忽略掉。”

  “这完全是举一反三,古代还有更多的工程,引得我们深思,反而这种水车耕犁的器械使用,终究是有些矮了,格局矮了啊。”

  “要不要将这些著名的水利工程,绘图成册,标注出来。”

  这些老教授们,隐隐已经把林一南当做主心骨。

  所谓科学,其实跟宋朝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有点像。

  就是把牛角尖里的东西,全都分析的透透的!

  在某个细微的领域内,他们的确是大佬。

  可出了这个领域,他们的所知,可能会不如普通人多。

  因为他们把太多的精力,都奉献在这个领域内。

  就比如江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大多数都是搞农产品改良的,对于历史之类的,反而清楚的比较少。

  故而当林一南说到这些的时候,他们才豁然开朗。

  觉得单搞农机,格局终究小了。

  林一南对此则有更好的提议。

  绘图成册的确不错,但尚且不够直观。

  “制作模型摆放吧。”

  相比图画,模型能够让人了解的更加全面些。

  当然,这些模型恐怕是个大工程。

  光是构造完毕,就需要不小的时间。

  老教授们却是皱起了眉头。

  “可这经费……”

  林一南摆了摆手。

  “如果缺的话,我出了。”

  修建个博物馆而已,能用多少钱?

  况且博物馆修建完毕后,对于他来说,也有许多的好处。

  可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