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不惜一切代价救治_仕途无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来的是东河省医院脑外科的专家团队。簇拥在中间的老者,是上京神经外科医学泰斗邹非桐教授。

  为首的邹老教授年届七旬,一头银发,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应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东河省医院黄院长紧急之约,昨晚从上京专程飞来上阳。

  据刚才在会诊室时的介绍,周雪冰记得,邹老教授的头衔很多,诸如:

  上京大学医学院终身名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波士顿彼得·本特·布莱根医院特聘学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上京领军人物等头衔。

  东河省医院的黄院长,带领着他的医疗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等一众医学专家紧随其后。

  如此兴师动众,只为一人——苏雯雯。

  原因也只有一个,苏雯雯是东河省委组织部长苏青峰的女儿,脑部受伤后的病情有些棘手,已经超出了东河省医院的医疗能力。所以,黄院长才向上京的老师求助。

  不仅是东河省,恐怕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这种特例。

  有限的顶级医疗资源,只能向有限的人群倾斜。

  没办法,人吃五谷杂粮,患病是在所难免的,不论高低贵贱,也不管你有权还是有钱。

  有病治病是所有人的刚需。

  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相同的病症,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眼里,判断也会因着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自然的,治疗方案和手段,也会不一样。

  如此一来,一些人的疾病因为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治疗,因医误人甚至误命的事也时有发生。

  之所以各地医院门前会有医闹的现象出现,某种程度上不能完全怪那些患者。

  他们太弱势了。往往倾其所有为了家人治病,出于自己对疾病的判断和医生之间的误解,对意外的结果不肯接受,大多情况下,闹一闹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就算不把手术器械落在病人已经缝合的肚子里这样的事算在内,一些大大小小的医疗事故,在各地的医院里也时常发生。因为医生水平的局限,没有准确得到救治的患者,在每天数百上千万的病人之间,也不在少数。

  那些著名的医学专家,即使都是妙手仁心,可毕竟每人只有一双手,能惠及的患者实在是太有限了。

  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稀缺资源市场配置的竞争原理,人们若想在如此激烈的资源争夺中取得优势,唯二的条件是,有权或者有钱。

  有钱的人就不肖说了,总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可以用钱摆平,包括疾病。

  事实上却是,在医院院长还由各级卫健委任命的前提下,有权显然比那些空有钱财的土财主或者暴发户们,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向正直,很少假借权力谋私的苏青峰,此次在女儿受伤抢救这件事情上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