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2章_阿里布达年代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是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但是市场与读者的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规范,然后变成了一种限制,让人不敢去碰那条界线里的东西,因为一旦碰了,读者会摔书,作品会卖到仆街,老板会要作者回家吃自己。

  可是这样子发展的结果呢?大家都不能去碰那个红线另一侧的东西,然后都安安稳稳地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时间久了以后,所有的作品都“规格化”了,不管翻看多少作品、多少不同的背景,感觉都像一样的故事。

  天啊,写作不是在卖罐头啊……

  女角色一定不能被别的男人碰、男主角一定要天下无敌、男主角不邪恶就不好看……这些公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武侠小说之所以没落,就是因为剧情公式化啊。

  支撑作品的情感不会只有一种,我想写光明的灿烂,也想写黑暗的深邃。如果只有单一颜色,画是不能成画的,作品亦然;太美好的梦,只会让人提早醒来,做画如此,写作如是。

  环顾左右,大家都长着一样的面孔,那种厌烦的感觉,真是会让人崩溃。

  我是一个很随便的创作者,并不觉得接受读者的意见,或是照读者的喜好写作,有什么不妥,只不过发现市场上一堆“同类”作品,或者发现自己成为别人的“同类”会感觉到胸口很闷,呼吸不顺。

  也许每个作者心里都有几个不同的人格,所以,当我每个月在写另一部作品(一部在市场上还颇受肯定的普级作品)我的想法是“嗯,这个意见也不错,就这么做吧”;而当下笔阿里布达时,我的想法就切换成“为什么这样就不行?我就喜欢这样。”

  而呈现这想法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一集。

  不管读者老爷的评语好与不好,很感谢大家耐心看到这一集。

  之前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每次都要在书后头解释一大篇,假如读者真的要离去,解释得在多也是没用。

  我的回答是告诉他,在许多年前(六年级的朋友应该记得)台湾曾经有一个气势惊人的漫画明星,他画了十本青年棒球漫画(好像有第十一本吧)在台湾大热卖,但最后因为他个人的理由,那十本堆在许多人家中生灰的漫画,成为了一场无尽等待的梦魇。

  但是,那套漫画每一集的最后几页,都解释并且分析着台湾的出版生态、市场,教导有心人如何进入市场、如何走得久远,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屹立不摇。对我来说,那几页甚至比前面的漫画更有价值……尤其是在作品断尾不出以后。

  林老师对我只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把这扇创作之门打开给我看……虽然我没有成为漫画家,而是搞起了“艺术”创作。

  我希望,我每次在书后说的这些,也能为某个未知的人打开门。

  为你开门的这个人

  请收藏:https://m.bqgm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